查看原文
其他

我把生活连根拔起,扎在名字都念不出来的马路上 | 三明治幕后

2016-06-22 李依蔓 中国三明治



文|李依蔓


几个月前,我把十年光阴打包进八个纸箱,从北京搬到了另一座城市。



打包行李时,记号笔和胶带正好拼成“10”年的样子


做出这个决定,并没有想象中艰难,但也足够让我措手不及。原本购置的生活用品,大多是看起来会在一处住所使用很久的样子,比如一整套陶瓷餐具,至少够用半年的纸巾。


现代都市都是相似的,加上各式生活类APP相助,在一座新的城市生存并不困难。每天睁眼醒来,几乎都会有“我在哪”的恍惚感,直到邻居照旧用我听不懂的方言念叨家常,才恢复在地的方位感。
但差距还是在细枝末节溢出来,提醒着我这座城市独有的味道。
法租界欧式的老房子夹道,两侧郁葱的梧桐树遮住天空,漏下星星点点的光斑。各色小店精致而不失烟火气,哪怕只是一家外卖便当厨房,老板也毫不怠慢地炒菜、盛饭,穿蓝色制服的工人坐在门口的圆桌上,细细地吃刚出锅的炸鸡排,竟然也吃出露天咖啡的既视感。
马路是和北京完全不同的命名规则,莘、肇、浜……有的字连起来,让我连路名都念不顺畅,比如我家门前的这条马路,花了一个月的时间,我才能向司机师傅准确描述。还有让我完全摸不着头脑的城市坐标系统,XX弄XX号,居然就能定位住所,在北京,地名可都是XX坟、XX桥。
有时,我还会感觉自己生活在民国的画片里。比如上门做清洁的阿姨,唤我作“小姐”,而不是“姑娘”,弄得我想去换身旗袍才觉得对味。再比如登上弄堂里吱呀作响的螺旋楼梯,穿过扒开门帘缝小心打量你的目光,来到尖顶的阁楼,望出去是张爱玲小说里才会出现的图景。

这座城市的天际,被无数阳台外延伸的晾衣杆平行分割。做这里的一件衣服真是幸福,能够以最舒展的姿势大喇喇地被晾晒,吸满阳光的味道,不必沉默地缩在室内变干。而颤颤巍巍地把一根杆子从房间里伸出去,架好,给晾衣服这件无趣的家务平添几分仪式感。



附近的小店


我住在一幢老式居民楼的顶层,住在老房子的好处之一,是这里有各种最贴近生活的声音和味道。每一层楼的楼道,都是一排人家的窗户。晚上下班回家时,厨房的排烟口毫无遮拦地向楼道喷涌油烟,每经过一层,便沾染上一家人晚餐的味道。二楼是红烧肉,三楼是青椒炒肉,四楼是糖醋小排。五楼嘛,五楼主人家还在备菜,你能从刀刃切过一叠叶片的清脆声,判断出蔬菜的新鲜程度
喔对,二楼的那户人家,还特别爱打麻将,十次经过窗边,有九次是四位老阿姨在砌长城,一言不发,好似什么严肃的事业。
家门口是一家其貌不扬的苏氏面馆,不过几十平米,可选择的套餐只有几种,足见店家的底气。一查,小店竟然还得到过美食家欧阳应霁的推荐。吃了几次,便爱上了江南的面食,一个月下来的光顾次数,超过在北京一年的累计吃面次数。不知道该吃什么,便过个马路,点碗葱油拌面,一份小火慢熬的老汤,店员也早熟悉我的套路,不再递上菜单。
店里总是挤得满满当当,结伴而来的人不得不排队等座,一个人吃饭便有见缝插针的自由。来的多是附近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,即便只是吃碗面,也慢条斯理得紧,优雅有度,食时不言。我想起皇城根下的面馆,一口面配一段吹破天的瞎侃,窗外划过悠远的鸽哨声。
至于工作,则更是另一番天地。过去的近三年,我在一家被许多人羡慕的国企做职员,却发现从之前实习中习得的职场规则和技能,在体制内无从适用。我不知怎样掌握好“讨领导欢心”和“把事情做好”之间的平衡,讲话稿里漂亮的排比句写得越多,心里越是发慌。办公室政治的联盟在生活隐私信息的交换里被构建,不站队,不表态,也并不意味能够全身而退。 我是个笨拙的人,学不会“把事情做得完美”之外的办公室生存技能。当意识到工作完成得是否足够出色,不成为评价一个人的第一标准,我便知道,离开不过是迟早的事。尽管我清楚,平白无故打破安稳生活的叛逆,一定会掀起家人的轩然大波。
我花了一年的时间,尝试接触各种可能的行业和职位。离开英文工作环境很多年,出乎意料地在两周内闯过了一家外企的四轮全英文面试,走到终面。最后一家公司的面试,是知名网红做老板娘的大型电商,我捏着简历,和一篇证明自己文字能力的采访稿,足足等了两个小时。
等待的时间里,面对一排排密集格子间的办公室,我突然不确定,这些摆在我面前能够看得到发展路径的“正经职业道路”,是否真的是我想要的。而手里捏着的那篇采访稿,是一年前为中国三明治写的独立观察,我依然记得当它得到“这是我看到关于这场活动最好报道”的评价时,自己的心情。
于是我花了2天,做出从体制内的“深井”跳到体制外的“江湖”,加入中国三明治的决定。我拒掉手里的Offer,提出辞呈,成为这家体制内“温棚”第一个辞职的正式员工,有人报以恶意的揣测,有人流露“她一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”的怜悯。
从第一天踏进那栋大楼起,我便总是幻想如果有一天离开,会是怎样的情形。当这一天真的来临,过去一整年不能向外人道的压力和心酸,遭遇误解时委屈崩溃的眼泪,好像都无关紧要了。
我像平常一样收拾好东西,摁下电梯,走出去,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回来。
十年前,我背着书包骑脚踏车,飞驰在从家去往教室的路上。未来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,生活是一道代数几何接着一篇完形填空。
十年后,我又过上了背着书包骑脚踏车的日子,穿梭在和故乡相似的树荫街道。未来依然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,生活是一日的惊喜接着又一日的惊喜。

去年9月时参加的非虚构写作“破茧计划”,冥冥之中隐喻着这一年来始料未及的变化,文字和生活的双重“破茧”不期而至。那个曾经叫嚣着要成为战地记者的我,终于坐在故事公园的院子里,让写作这份爱好成为养活自己的事。我还幸运地见证了《破茧》这本小书的最后出版,看着自己的文字,和破茧同窗们的故事被印成铅字。



故事公园的院子里


一切都是新,一切都是有趣。几步之遥是菜单按四季变换的文艺果汁铺果篓,隔壁有一只见人就自动卧倒求抚摸的猫咪“发发”,听到巷子里叫卖樱桃的声音我便兴冲冲地奔出去,发现是快递员在兼职售卖,尝过几颗不满意,不买也没关系,舔着嘴唇再坐回院子里继续伏案。


记得离开北京的那一天,相伴十年的闺蜜送我到机场,我把带不走的东西全部留给了她,竟然装满了整整一辆车,天知道十年来我究竟囤积了多少东西。飞机离开地面,两个小时后再度降落。走出机场时,我兴奋地跑到感应门外,伸出手臂感受空气的湿度和温度。
这座城市用连绵的阴雨迎接了我。十年干燥粗粝的北风,让在潮湿的南方小城长大的我,几乎忘了什么是梅雨季和回南天。我把自己的生活连根拔起,重新扎在另一块土地上,这里有和儿时一样湿润的空气。
巧合的是,两个月后的同一天,我又误打误撞再一次回到同一扇感应门,想起那一夜初来乍到的光景。

吾刚刚来,还请侬多多关照。





支持原创,给依蔓打赏一碗“葱油拌面”吧~






/ 三明治非虚构生活写作社群 /

这是一场年度的写作马拉松

在这里,你将收获

习作分享、写作指导、每月一次的在线讲座等写作者福利

我们彼此陪伴,让写作不再成为一个人孤单的坚持

7月1日前报名还将有机会得到写作者礼包





/ 三明治写作工坊北京场 

中国三明治唯一一次,北京线下写作工坊活动

15人小课私教

点击图片报名参加





/ 三明治同行者征集 /

点击图片查看如何加入

优质的粉丝群、有趣的主题日活动、

三明治和同行者间的互助

以及更多可能性等待你发现


请报名者密切关注个人邮箱,这是我们回复你的唯一方式。


中国故事记录者

创新生活方式倡导者

 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